大海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大海小说 > 楞严经修学法要 > 第18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18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18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1/2页)

我们看:附表九──忆念佛号功德以生信心: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既然是一个本尊所加被的法门,所以整个修学的目标,就是达到感应道交;因为你没有感应道交,你就不能启动佛陀对你的加被。但这个感应道交值得我们说明的就是:净土的感应道交跟外道的感应道交是有所不同的。
  
  外道的感应道交:
  
  它是心外求法。你看:外道他们的感应神通,你一听就知道是向外攀缘的,好像你自己都不要做准备,完全靠外在一个强大的力量,来主导你,它要你活你就活,它要你往生你就往生,佛教没有这种思考。那你这样子讲不是心外求法嘛?离开一念心,有一个真实的法来主导你--标准的外道──道在心中之外。
  
  〔净土宗〕的感应道交:
  
  正如华严经说的: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你的心准备好了,佛陀就显现在你的心中,你有一分的准备,佛陀显现一分的力量;你有三分的准备,他给你三分的加持;你有十分的准备,他给你全部的加持。这才合乎佛教的缘起论,就是一切唯心造。
  
  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老是心外求法,弄到自己邪知邪见,结果一事无成。你那个方法错误!整个净土宗,你不要管是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那跟你都没有关系。重点是:你那个明了的心中,你把资粮准备好了没有?关键在这里,跟佛陀那个多远都没有关系!
  
  在本经当中提到──我们要准备的资粮有两个:一个是忆佛,一个是念佛。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见就是感应。忆佛主要是一种智慧门,一种内心的观照;念佛是一个禅定门,心中的专注;这两个缺一不可,就像眼睛跟脚一样。
  
  在观照当中,净土宗的人,你要成就两种的观照:
  
  第一个、观照佛号的功德以启信心。我不知道诸位把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对佛号了解多少?你是不是能够真实的观照佛号的功德?诸位知道信心是怎么生起?信心来自于智慧──才能够断疑生信啊;不是说,哦!我有信心。什么叫迷信?什么叫真信?你什么都不懂这叫迷信,迷信的力量是薄弱的,因为你疑根未拔。我不相信你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你会通身靠倒,我不相信,我们不可能相信。我们对一个很陌生的东西,对它一无所知,你会把身心世界完全交给他,不合常理!所以一个人能够在临终的时候,把佛号现前的时候,能够真实的把身心世界交给佛号,那一定是要真实的观照佛号的功德。正见才能够断疑生信,启发我们真实的信心,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定可以救拔我,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观照净土的庄严以发愿力。前面的信心是启动他力门,这个以下的愿力呢,就是启动果地教。信心是比较容易建立的,其实愿力是相对比较困难,有些人他对佛号有信心,但是他对往生净土,他不一定有这个愿力,所以他在念佛的时候,只启动了他力门,并没有启动果地教。一个正确的念佛人,他应该信心、愿力都要具足,以这样的心态,你才有资格来念佛。念佛的人,当然他的所观境有观想、观相、持名,但是持名最为稳当,下手易、成就高。
  
  这句佛号怎么念呢?
  
  印光大师说: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注:阿弥陀佛)
  
  净土宗它是以音声来摄心的。说:我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么谁代表阿弥陀佛呢?就是音声,它是一个音声佛事。所以这个佛号你要透过三个次第:
  
  第一个念——心念,念从心起,从你皈依的心生起,这个时候没有声音;
  
  那么声从口出,那么经过你嘴巴的振动,要创造一个音声当所观境;
  
  第三个再把它听回去。
  
  所以念佛法门它的整个摄心的方便就是──听你自己的音声。你看打佛七,有很多人不出声的,其实这个对你非常不吉祥,你的所观境是音声,你自己不去创造音声,那你要跟着谁走啊?打佛七是跟着你的声音走,你不能跟着妄想走,所以你必须把你的所缘境要清楚的现出来。
  
  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净土宗是有相行,你前面要有一个所缘境来带你!你说…你信心具足、愿力也具足,都准备好了;准备好了,接下来做什么?就是创造佛号…然后跟随佛号──
  
  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
  
  你不创造声音,你的所缘境变成第六意识的法尘。
  
  念法尘跟念音声有什么差别?
  
  法尘的所缘境──你看《楞严经》讲到,是非常闇钝、非常模糊的。你用心去忆念你的法尘,你耗损的精神体力,是听音声的好几倍,这是非常辛苦,入道多辛苦!所以念佛人,你最基本的条件,你嘴巴一定要振动,即便你轻微的振动都可以,就——金刚持,声音在唇齿之间,你嘴巴只要有微微的振动,它就是一个声相,你完全嘴巴不动,那就变成法尘,那就糟糕啦!你很难抓住佛号。净土法门是你要跟着你的音声走,创造一个音声→然后再听回去→然后再创造一个音声→再听回去,一念相应一念佛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你一定要听你自己的音声。
  
  其次十句成片三三四──
  
  印光大师说:我们把十句佛号当作一个循环──吸一口气念三声,吸一口气念三声,最后再念四声,形成一个节奏,妄想不容易插进来。一个是专注力,一个是相续力。
  
  净土宗的修学次第,要注意:是以观照力来引导专注力!
  
  古德常讲一句话:一句佛号,信愿具足。很多人嘴巴念佛,但是你不一定是修净土法门。你看我在竹山──我遇到一个一贯道的信徒,他也很喜欢念佛!我说:那你为什么喜欢念佛呢?他说:师父啊!你不知道,我做生意很辛苦,我事情忙完以后,很累了啊,但是我在佛堂念佛,我觉得精神很好,帮助我摄心、充电。我说:那你相信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相信净土庄严殊胜吗?他说他完全不相信!你说他会往生吗?不会往生。因为佛陀不能主动。这个人他多少应该有启动他力门,因为毕竟名号是万德庄严,但是我相信他信心是薄弱的。
  
  净土法门最可怕的是愚痴,因为你不知道佛的功德,你就产生怀疑,你就假设佛陀不能救拔你,你在念佛的时候,你就三心二意,念不下去,糟糕啦!问题在于你自己,问题不在于佛陀,因为你了解不深—信不深,所以行就不切,你念佛的力量就受到障碍了,阿弥陀佛要救拔你都有问题。
  
  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我们那个明了的心───你真正的把自己的万缘放下,真正的达到通身靠倒,这是念佛的标准。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八个字是净土念佛法门的最高指导原则。把你一个明了的心啊,全部交给阿弥陀佛的圣号!但这个是不容易的,你要把你疑根拔掉,你一定要经过学习、透过观照。
  
  那我们怎么去观照名号的功德呢?
  
  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名号的功德,简单的提出五点:
  
  第一个、念佛法门的第一个特点消除灾障。因为阿弥陀佛本身是无量的光明,这光明的加持,能够消除我们的灾障。其实很多念佛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感应,但是你冥冥当中,很多的灾障,阿弥陀佛的名号已经把你消灭掉了。我在几年前,我到一个居士团体去共修,有一个男众居士差不多五十出头,他拿他以前的身份证。他说:师父啊!你看我以前是长这个样子。我一看,哎哟!好像道上的兄弟啊。我说:欸,你现在面容怎么这么慈祥?他说:我就是拜佛、念佛。欸!真的那个相貌完全不同。相由心生以前就是一个业障相、苦恼相,现在的那个相状慈悲庄严,因为你经常跟阿弥陀佛在一起!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阿弥陀佛的广大功德,你一旦去忆念他,他马上就进入到你的身心世界,帮你消除灾障——光明的摄受这第一点,这个是约灭恶。
  
  第二个、增长福德。在四十八愿当中的第四十三愿──闻名得福。在阿弥陀佛的愿力当中,其中有一个愿说,你能够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即便你临终的时候,出一点差错没有往生,你来生也是生于尊贵之家,受人尊重,而不会生长在卑贱之家。因为有名号功德加被,来生生在尊贵之家,增长你的福德力。
  
  第三个、善根坚固,闻名不退。那么即便你没有求往生的心情,你忆念阿弥陀佛,也能够在你修菩提心的时候,能够成就不退转;遇到障碍的时候,你总是觉得冥冥当中,有一种力量来支持你,来帮你破除障碍,使令你菩提的善根更加的坚固。那么这个力量来自于谁呢?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善根坚固。
  
  这三个都是约着他力门,没有往生的平时的情况。以下两个是约临终,其实我们念佛主要是约后面的第十八跟十九愿。
  
  第十八愿──我们叫十念必生,就是十念必生愿。
  
  第十九愿──我们叫临终接引。蕅益大师他把十八愿,判作专修;把十九愿判作圆修。这三业专修──十念必生愿,我们解释一下:
  
  专修法门──它主要摄受的是中下根的人,它修行的重点有三个:
  
  第一个、至心信乐。
  
  第二个、欲生我国。
  
  第三个、乃至十念。这个乃至十念是临终的十念。
  
  善导大师在解释这个三资粮: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时候,是偏重在至心信乐,他是以信心来摄受愿力跟行持,他是以信为根本。
  
  善导大师说──第十八愿要怎么修呢?(有两个重点)
  
  (一)你要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因缘。这个关键就是说──一个人能够至心信乐的基本条件,你要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
  
  我在新加坡打佛七的时候,很多居士跟我讲说:师父啊!糟糕,我怎么佛号念不起来,佛号抓不住,念一念就丢掉,念一念就丢掉,好像抓不住佛号。我说:你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吗?他说:哦,要有这样的思考吗?
  
  我们一念心啊,有善业、有恶业,当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善业会比较强,我们有布施、持戒、忍辱…的善业。但是诸位要知道,我们在修净土宗的人,你要思惟你的善业?还是恶业?思惟善业啊?思惟善业你越思惟越有信心,越有信心你就不想皈依啦!说:我为什么要皈依阿弥陀佛呢?阿弥陀佛为什么不皈依我呢?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必须被救拔,这个很重要啊!就是说,你为什么愿意很谦卑的归依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之下,这一点认识是很重要,你要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你自己根本没有力量出去,这个是修皈依的根本思想,第一个。
  
  表面上我们造了很多善业,其实我们内心有无量无边的罪业,都在里面睡觉啊。所以我们的思考要深层一点,不要看今生而已,那个无量的生死轮回,所造的罪业是无量无边的。所以我们要相信我自己是一个苦恼的罪恶众生,我从现在开始,即使我都不睡觉、也不吃饭,每天精进的修行,我还是没办法离开三界;就是你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你必须被救拔。
  
  那谁能够救拔我呢?这怎么办呢?
  
  (二)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关键在这四个字──『无疑无虑』。我们一个人,平常没有念佛的时候,心中有很多的苦恼、很多的恐惧,这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把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还是产生恐惧、还是产生不安,表示你没有真正的皈依阿弥陀佛,你还在打妄想。以善导大师的标准,一个人把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即便心中有妄想,也不能随妄想而转,叫做『顺从本愿』。
  
  什么叫做怀疑?什么叫做忧虑呢?
  
  善导大师说:第一个、你相信你业障深重,你认为你业障深重,不能往生,这个人没有顺从本愿,你顺从你的妄想。第二个、你认为你福报不足,不能往生——顺从妄想。
  
  一个人把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他心中没有任何念头,完全把身心世界——[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个叫做顺从本愿。
  
  这个跟我们修理观有点相似,把自己的身心世界空掉,然后那个明了的心,完全的靠在一句佛号上,这叫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所以这整个第十八愿的修学,你看…诸位要知道净土宗,对佛号的要求不高哦,你看看乃至十念…这个我们不一定解释成十念,有人说解释乃至一念,不管一念、十念,总而言之,数目不多。净土宗对佛号数目的要求是不高的,但是对你的信心跟愿力是百分之百的要求,九十九分都不行,那个皈依的心,不能有任何差错。每一个宗派都有它的传承,净土宗是很强调信愿的,你往生与否,是信愿之有无;品味高下,在持名之浅深!
  
  信愿的栽培在哪里呢?
  
  第一个、你相信你是罪恶凡夫,你自己没有出离的力量;第二个、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然后你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临终的时候,以你强大的信愿启动佛陀的他力门、果地教,然后感应道交往生。这是第十八愿的特点,以强大的信愿成就。
  
  那么第十九愿呢?它的特点跟第十八愿不太一样,我们解释一下:
  
  第十九愿蕅益大师判作圆修——圆修六度,它是属于偏重善根之人,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第十九愿他的修行跟第十八愿不同,来自于两个特点:
  
  第一个、他内心的胸量是广大的──他发菩提心。第十八愿他的心中所缘境──偏重在缘自身的生死的痛苦而希求出离,希求救拔而产生皈依,偏重在缘自身的身心世界。那么第十九愿,他缘的是──无上的佛道跟法界的众生,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所以说第十九愿,它的特点是发菩提心,心量是开阔的。
  
  第二个、他的福慧两种资粮是广大的──广修福德、智慧两种资粮。这第十九愿的人,发了菩提心,修诸功德,为什么最后是求生净土?因为他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这第十九愿的菩萨,因为他考虑到整个末法时代的修学啊…多诸障碍──所谓的五浊恶世,魔强法弱,他考虑到整个生命的退转,所以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所以第十九愿偏重在发愿。
  
  菩萨道最大的障碍──
  
  我们如果走难行道我们发觉──对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死亡的问题,这个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分段生死。因为分段生死让我们整个生命的善根,不能一加一等于二,它不能把我们生命的善根累积起来。你看诸位…你们今天能够放下世间的尘劳来这个地方听闻佛法,应该都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不是今生才修学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这么多生多劫的流转,现在还是这样子呢?因为我们的善根不能累积!蕅益大师讲得很清楚──惑业求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你看连蕅益大师都有这种感叹,蕅益大师的修行力量多大!他说:我这修行在断烦恼啊,就像泥土把它捏成坯器;坯器就是那个陶瓷,把它捏好的还没有烧,下一场雨,糟糕了,又变成泥土。我们乘着过去的善根今生来投胎,二、三十年糊里糊涂,福报大的人很快乐,业障重的人很苦恼,不管苦恼快乐都是醉生梦死。突然间醒过来,欸!知道佛法要修学,三十几岁一直修到五十几岁,经验最好、烦恼也淡薄、善根也强,但是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你看一个人修行最得意就是这五、六十岁的时候,但是死掉;死掉以后,来生再来,再来一次,也是一样,隔阴之迷,糊里胡涂的过了二、三十岁,醒过来了又三十几岁了,又开始用功、用功,用功到最后死掉了。这个分段生死是很严重的问题,把我们的善根切成一小块一小块,不能把它串起来。
  
  蕅益大师说:整个成佛之道,最难跳脱的是三界分段生死这部分。
  
  他说:你三界分段生死跳出去,后面的变异生死乱不了,后面就很好走了。其实成佛之道最难走的,就是我们这一部份,从凡夫位跳出分段生死。蕅益大师讲出一个譬喻说:这个船要离开这个大地,前面那个地方,地心引力不断的吸你啊,你很用力才能够跑出去,等到你离开了地心引力的时候,那条船就任运的前进!你就是在船上睡觉,它也前进了,这法身菩萨修行,没有像我们凡夫这么辛苦。
  
  所以,蕅益大师说,在惑业求断犹坯器的情况之下,他是从此力修念佛行,决欲今生出樊笼。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思考,就道尽了修十九愿的心态。我们要很务实的面对生命,我觉得我们修菩萨道不要意气用事;你要去思考,我来生有两个选择,你只有两种选择,你不可能到涅盘,你要嘛在娑婆世界,要嘛在极乐世界,你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多诸障碍,一个是五尘说法,你要早做准备。所以我们往生的愿力,那个方向,你要早点决定,就像一棵树,你要不断的往西方的方向走,不论是什么样的因缘而断去,那棵树自然就会往西方倒下去。所以在净土宗当中,我们的修学有两个思考:第一个是十八愿──以信心来摄受愿力跟行持,感应佛陀而往生;十九愿以愿力──为菩提道求生净土的愿力。这是讲到名号的功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