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大海小说 > 大乘妙法莲华经 > 第2集《妙法莲华经》

第2集《妙法莲华经》

第2集《妙法莲华经》 (第2/2页)

就是说,我们凡夫出了差错,要反省的是我们的执着,生命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佛陀讲空观是不得已,因为你执着太重了,佛陀先用空观让你暂时休息。真正的佛法的目的是妙有,成就万德庄严。
  
  所以,佛陀到了法华会上才真实讲到。就是佛陀您讲了那么多,到底是要我们怎么做?我们的目标在哪里?使令我们“近会圆因,远申本果”。就算我们今天学了《法华经》不能马上成佛,但诸位,我们那个善根力——我们的莲子已经成就了。所以,今生成就佛种;来生,《法华经》后面会说,你学了《法华经》,只要成就一念的信解,你未来就很容易跟佛陀相遇,你会生长在有佛的国度里。
  
  你看,有些人他往生以后,他就生长在没有佛的国度。所以因缘都是我们创造的。你看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多好!本来是外道,遇到佛陀以后,佛陀让他先证得阿罗汉果,晚年之前再讲《法华经》,让他们回小向大。哪有那么好的事,都让舍利弗碰到了,是吧?因为他前生跟佛陀结的缘深啊,诸位!
  
  当然跟佛陀结缘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忆念他的佛号。但是这个毕竟是外缘,你要找到跟佛陀相同的平台——佛陀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人生,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那你才是真的佛子。大家能够思想一致,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所以你学《法华经》,就是说,佛陀的功德我一点都做不到,但是我先掌握佛陀的思想,就是佛陀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你跟佛陀是同一个鼻孔出气,你未来的进步、你未来生命的改变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大白牛车的看法。
  
  “所以疑请不已,若能精知教相,则识如来权实二智也。”所以佛陀在舍利弗三请以后讲经,当然,佛陀主要是让那些不适合听《法华经》的人先离开了。那些五千比丘退席以后,佛陀说,这些人听了以后可能不但不会赞叹,还毁谤,请他们先离开。离开以后佛陀开始正式讲《法华经》。
  
  听完《法华经》以后,你以前该干么还干么。我一天念佛三千声,照样念,多一个理观的智慧,把《法华经》的思想放进去。你以前拜八十八佛,照样拜,把《法华经》的思想放进去。结果就是日劫相倍,你修一天的时间,你的成长叫做一劫。这个就是《法华经》,就是除了你未来的法力不可思议,你多了一个自性功德力。你是两种力量的修学,多了一个理观。就是说,你不是只有花,你还有莲子。
  
  也就是说,《法华经》的修学,它务实地面对我们的烦恼业力,也同时理想化地为未来的成佛做了一个布局,所以它有理想面。它有务实面,叫做权法、方便法门;它也有理想面,有内心的善根力。它是里外兼修的,这就是《法华经》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虽然是很多业障、很多烦恼,但是我们其实可以提早为成佛之道布局,是这个概念。
  
  好,我们看下一个主题。
  
  贰、解释经题分三:甲一、总解;甲二、别解;甲三、结示
  
  甲一、总解分二:乙一、妙法;乙二、莲华
  
  乙一、妙法分二:丙一、相待论妙;丙二、绝待论妙
  
  说了这个五时以后,我们就知道佛陀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讲《法华经》的。就是,凡夫忙于破障,但是你只要把《法华经》加上去,你就是成佛之道。所以它的妙法,天台宗解释有两块。
  
  丙一、相待论妙。
  
  我们先看第一个,相待论妙。
  
  一、妙法。
  
  相待论妙:
  
  三藏但半字生灭门,不能通满理,故粗;满字是不生不灭门,能通满理,故妙。又方等、般若带方便通满理,故粗;今经直显满理,故妙。
  
  智者大师解释妙法,他分两块:
  
  第一个,什么是妙呢?从对比的角度我们看。
  
  阿含经,就是三藏经。这个“藏经”跟“藏传”佛教不一样,“藏传”佛教是大乘法。它这个“藏经”就是小乘经典,就讲到苦空无常。它是半字法门,因为它只有破障。它只有破妄、没有显真,所以它是讲一半。生灭门,它是对立的,因为它是我空法有。一个人只要有执着就对立了,不管我执法执。
  
  当然,阿罗汉这个执着是法执了。阿罗汉他那个空跟般若的空不同在哪里?当然对我们凡夫也很好用。他带有苦谛思考的空,他是从苦谛切入的,因为他从无常去观。无常,就让我们知道这个因缘法是痛苦的,因为我们最大的诉求就是稳定。我不管人生怎么样,你说我活得很淡泊,但我习惯了也就好了。它不是。它因缘所生法,今天给你弄一下,明天给你弄一下,就是说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这个就是真正的痛苦。你也不知道你来生要去哪里。所以这样子阿罗汉就对痛苦极度地厌恶。
  
  但这个也有后遗症。如果你不修《法华经》,那你以后怎么回入娑婆度有情?就是说,因为你是从这种非常断灭的角度离开娑婆世界的。所以我提醒很多净土宗的人,你怎么离开娑婆世界的,很重要。你不能断了你的后路,因为你迟早要成佛。没有一个人不成佛的,不管你愿不愿意,你一定会成佛。你现在说你不愿意,只是你现在打妄想,你以后不是这个想法了。就是说,你迟早要成佛,你现在的过程不能为以后构成障碍。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除了能够务实地解决现在的问题,也请你考虑你未来的理想,这两个是可以同时运作的。所以这个生灭门是有问题的,它那个对立的法门是有问题的,它不能通满理。
  
  所以,从空性的角度,其实般若的空性,比阿含经的无常的空性好。因为般若的空性它不谈无常,它讲因缘的开合,“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什么叫空呢?说你为什么有这个儿子呢?你跟因缘借来的。因缘借给你,你就有了;你那个能量耗损完了,就没了。它也没有谈痛苦,也没有谈快乐,就是因缘的开合看出一切法生灭,一切法“无自性空”。所以,从因缘来看空,它没有个人的情感,这样比较好。就是,把三界空掉,我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它无自性。我并没有说它是痛苦,也没有说它是快乐,反正它是缘起性空。这样的空是比较理性,不带有个人情感。
  
  当然,阿含经的空,它这个无常空,往好处来看它会给你动力。因为三界很痛苦,所以逼迫你必须要进步。但是从成佛之道,这种空如果你操作过当,会有后遗症,所以它这个是不圆满的。“满字不生灭门,能通满理,故妙”,意思就是说,从破障的角度,般若的空要比阿含的空来得高明。
  
  那我们再看中道。
  
  “又方等、般若带方便通满理,故粗;今经直显满理故妙。”其实方等经也讲一些中道思想。这中道,它是从外境安立:空有的平衡。但是本经的中道是从一念心性讲。就是说,其实你本来就是中道,哪有什么中不中道的?你那一念心本来就同时是清净,同时又具足,本来就是这样子,你只要恢复本来面目就好了。你不是说去追求一个中道的东西,而是你的心本来就即空即假即中,是你自己把它搞坏的。你的心性本来设计就是中道的。所以《法华经》的中道要比一般的大乘佛法的中道——心外求法的中道——更高明。这是从相对的角度。
  
  丙二、绝待论妙。
  
  当然,本经的思想,智者大师讲这个妙,还不在相对,它的重点在下一个,“绝待论妙”,站在圆融的角度来谈妙。我们看。
  
  绝待论妙:
  
  说无分别法,即边而中,无非佛法。亡泯清净,无复有法可相形比,待谁为粗,形谁为妙。无所可待,亦无可绝,不知何名,强言为绝妙。
  
  本经的妙,并不是说我比你高,不是这个意思。那是前面的,那是阿含、方等、般若。佛陀说的是无分别法,他是站在一念心性、无所得的角度。就是说,我人生的目的已经不再去追求什么苦集灭道了,我是开显我自性的功德,所有的修行都是借事修心,所以它的中道是“即边而中”,它是含摄空有两边而成就的中道。
  
  所以站在本经的修学——称性起修、一念心性的角度,一切法顺逆皆方便,没有什么清不清净,因为你本来就清净,你只要不去执着。就是说你只要不多事,不强作主宰,你本来就清净的。“无复有法,可相形比”,所以这个法是最微妙不可思议的,你自性的功德是最好的。“待谁为粗,形谁为妙”,所以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没有什么清净不清净、粗妙的问题。但是总要给一个名词,所以“强言为绝妙”。
  
  《法华经》的殊胜在智者大师说的这个“绝待论妙”,它有广大的包容性。你看圆教,《华严经》也是圆教,但是《华严经》不摄受我们凡夫众生。就是说,这个法门好,但你上不去。《法华经》的好在于它叫“一佛乘”,它有整合的概念。
  
  什么叫整合概念?
  
  就是说,我们修的法门,其实每一个法门都有方向性。比方你布施,布施这个法是什么方向?它会引导你的生命趋向富贵。你不断地做,不断地做,它在你的生命中会产生力量,它这个布施的资粮,会引导你往富贵的方向走。你说我持戒,我喜欢持戒……你看人各式各样。有些人他喜欢布施、喜欢放生,有些人他什么事都不想干。他喜欢持戒,也没关系。他不断地造作持戒,他这个持戒的法会引导他往尊贵身走,来生特别尊贵,受人尊重,但是不见得有福报。那忍辱这个法呢,会引导一个人成就庄严身。所以每一个法都有它的方向。
  
  如果你今天没有修《法华经》,会有什么问题?你的人生多元化,你没办法整合它。你的方向很多,没办法整合,你的力量就分散了,因为你生命有限。你今天修布施,来生修持戒,结果你的生命当中,你不能把这种点点滴滴的能量集中在一起,达到你要的目标。
  
  所以一佛乘它好就好在,它可以把这种多元化的法门加以整合,叫做法法销归心性,所有的法门都往心性走,常同常别。大家都在开显心性的功德,但是方便有多门。所以《法华经》的好就在于“绝待论妙”,它能够整合你。你修什么都没关系,你多了《法华经》,它帮你整合。
  
  乙二、莲华分二:丙一、莲华二义;丙二、四种莲华
  
  丙一、莲华二义。
  
  好,我们看最后的莲华。
  
  二、莲华。
  
  莲华二义:
  
  一、出水义,出离污泥浊水故。
  
  二、开敷义,以胜教言开真理故。
  
  四种莲华:
  
  一、泥里莲华,喻凡夫心中妙法。
  
  二、浊水莲华,喻二乘心中妙法。
  
  三、清水莲华,喻菩萨心中妙法。
  
  四、出水莲华,喻佛心中妙法。
  
  好,那么为什么这个微妙不可思议的心性功德的妙法门,用莲花来比喻呢?因为它的特性跟莲花两种特性是相同的:
  
  第一个,出水。莲花虽然在污泥当中,它出污泥而不染,显现我们本经的自性清净心,就是一念心性“即空”这一块,显它的本体是清净,即空。
  
  第二个,开敷义。就是莲花一开以后,“华开莲现”,显现心性的功德,显现莲花的即假,就是本自具足。
  
  心性有空假两观,即空就是本自清净,即假就是本自具足。
  
  诸位!《楞严经》比较偏重在显清净这块,它是偏重在破妄。其实《楞严经》也在观一念心性,它某种程度也是会归到一念心性,但是《楞严经》所会归的偏重在自性清净心。《法华经》的会归,偏重在即假,就是观十法界十如是,我们后面会说到,偏重在会归到自性功德力。
  
  所以,反正你一念心性,从破妄的角度,当你要消灭什么东西,你就告诉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烦恼不可得,业力不可得,老病死不可得。就是,当你想要在生命当中消灭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就观它的清净,就是莲花的出水。
  
  当你想要成就一种功德,你说我布施,我做不到。不要这样讲。你做得到,因为你内心就具足布施的善根,你要跟着你的心性走。布施是很正常的,悭贪是不正常的,是因为轮回里面你受到很多环境错误的熏习,受到很多的不正确的思想的教育,这个都不是你本来的。你把灰尘拨开来,这个镜子就显现了。所以当你想成就什么功德,你做不到的时候,你就忆念: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它是这两个“空”、“有”的操作。
  
  丙二、四种莲华。
  
  那么这样子的莲花就有四种情况:我们凡夫学了《法华经》,叫做“泥里莲华”。我们现在还有烦恼、业力,但是我们心中已经成就妙法。我们的莲花虽然很小,但是已经有莲子了。
  
  如果是二乘人,阿罗汉学了《法华经》,他的莲花好一点,从污泥里面往上跑,已经离开了污泥,变成浊水,碰到了浊水。
  
  大乘的菩萨学《法华经》,他的莲花再往上长,已经脱离了浊水,变成清水。
  
  佛陀学《法华经》,那是虚空的莲花,他连水都没有了,那是“出水莲华”,真空妙有。
  
  所以,我们现在学《法华经》,叫做污泥里面的莲花。我们《禅观与净土》有一个课程叫做“功德篇”,师父还没有讲,但是我有在做一些准备。净土的“功德篇”有两块:一个是《无量寿经》的“功德篇”,一个是《观经》的“功德篇”。但这两个“功德篇”在利根的上辈、中辈没有太大差别,最大的差别在下辈。《无量寿经》的下辈它是修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上中下辈都要修的,所以《无量寿经》只要往生,这个人一定是标准的好人,坏人不会往生的。
  
  《观经》不一样。《观经》的下辈,它的下品,基本上都是造恶凡夫,什么五逆、十恶。但是不能毁谤正法,因为谤法是邪见。罪业可以带业,邪见那就不能往生。它是不能毁谤正法,其他的五逆十恶是可以带业往生的。
  
  有人就问智者大师,问他《观经》。《观经疏》说,为什么《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都是善人,《观经》能够摄受五逆十恶的众生呢?智者大师说,《无量寿经》是专修事修的,这个人他没办法内观真如,所以他对烦恼业力没有抗拒力。临命终的时候起烦恼,遇到那个地狱的火现前,转地狱的火成金莲花,他没那本事,所以他必须要乖乖地守规矩了。因为既然那水沟你跳不过去,你就好好地绕过水沟。这个东西你要务实,你是什么根机,你就要走你自己相应的路,因为《无量寿经》是摄受事修人。
  
  《观经》是强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它是有理观的智慧,所以他造业只是一时胡涂。理观的人当然就不一样了。他遇到烦恼,只要稍微让他静下来,稍微回光返照,他能够灭业障如翻大地。所以《观经》能够容受五逆十恶的罪业,因为他理观强。就是他本质善根是强的,他只是一时造恶的。
  
  所以,这样讲的话,每一个人真的不一样。但是如果从你自己栽培的善根,也非常公平。就是,你学了《法华经》,未来遇到恶因缘,你产生的反转力量会和一般人不一样。你叫做什么?你是污泥里面的莲花,你不容易受到污泥的干扰,你那个功德的成长也容易相续。
  
  诸位!如果我们今天是污泥的玫瑰花,后果怎么样?那就不太妙了,是吧?玫瑰花肯定被污泥污染。因为莲花的叶子是很特殊的,脏东西泼上去它不会沾的。
  
  如果我们今天愿意静下心来,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把心中的莲花种下去,我告诉你一句话就好:你生生世世受益!在你的成佛之道,都会因为你今生学《法华经》而受益,不只是今生。莲花会开会谢,莲子永远就在那里,叫做金刚不坏种子。
  
  好,我们今天先简单讲到这里,讲到妙法跟莲花的关系。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