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寸心自许尚如丹 (第2/2页)
真的是四散而逃,无论大道小道,无论东西南北,都有百姓在其上艰难行进。
人数相对而言可以算作稀少的弓手土兵衙役根本无法阻拦这么庞大的人潮,而当几名壮着胆子去阻拦的弓手被锄头分尸之后,这些人连吆喝的胆子都没有了。
这时候唯一能出来主持局面的,就是已经回到自家庄子的朱天寿朱三郎了。
朱家庄的庄户半兵半民,随时可以组织起来,而且人数也足够多,足以将沂水县堵住。
但奇怪的是,就连主动上门请托的沂水县主簿也被撵了出来,这厮连面都不见,只说自己在做天大的要事,让所有人不得烦他。
主簿无语至极,却又没有其他办法,加上他不知晓金军与忠义军之间的大战究竟是谁胜谁败,一时间也是慌乱,只能打道回府,紧闭县城大门,任由百姓逃窜了。
刘淮抵达沂水县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混乱的局面。
“张四郎,你带着一百骑,带着我的‘漢’字旗,四散开来,告诉百姓,沿着山路往南走五十里,就是忠义军的地盘,咱们是汉人的大军,自然会管汉人的生死,到了那里就有饭可以吃,有地可以种,有安生日子可以过!”刘淮大声对张白鱼下令:“能劝一个算一个,现在就去!”
张白鱼慌忙拱手应诺。
“管七郎,朱天寿一共五个庄子,与你五十骑,带着金贼的军旗依次到这五个庄子外加一个县城外耀武扬威,并且一定要大喊‘金贼已灭,谢朱三郎恩义’!”
刘淮复又对管崇彦下令。
这种离间计确实是比较粗浅,但闲着也是闲着,万一有用呢?
管崇彦同样领命而去,他麾下的甲骑几乎各个皆扛着一面金军的战旗,其中有代表行军猛安的海东青大旗,还有代表行军谋克的乌鹊大旗,还有一些则是用于临阵指挥的旗帜。
这些金军战旗保存的比较完好,忠义军也没有焚烧或者侮辱,只不过将这些战旗在旗杆子上倒挂,旗杆顶端还缠着一圈白布条,以示这是缴获而来的敌军旗帜。
“其余人,随我来!”
说着,刘淮带着剩余的五十甲骑,绕过已经戒备起来的沂水县城,直取北面的官道。
他的任务最为危险,也同样最为重要。
他要去监视武兴军,在对方抵达的时候,召集全军撤退。
甚至如果武兴军真的如同军议中预计的那般,又有一股先锋甲骑先行抵达,那么刘淮就得凭借手上的微薄本钱,以逸待劳,先声夺人,从而为全军撤退争取时间。
王雄矣甚至在军议中直接说了:这完全是赵子龙那种人物才能干成的事情!
刘淮也不想如此犯险,但之前魏胜有句话说的好。
这种事情,我不做谁去做呢?
这天下事,舍我其谁!
而这种在关键时刻敢于扛起一切责任的性格,也正是许多英豪敢于追随魏胜,进行一场成功希望渺茫的北伐的原因。
这也是现在许多人愿意追随刘淮的原因。
有些魏胜几十年的老兄弟都在私下讨论,别看魏胜有两个亲生儿子,但最像父亲的,最能继承魏胜衣钵的,反而是刘淮这个义子……或者说未来的女婿。
刘淮怀着一种紧张激动的心情来做的准备,从马后炮的角度上来说,纯粹是给瞎子抛媚眼了。
在这个上午陆续又发生了三件事,使得整个局势复又变得有些扑朔迷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