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马无隔夜草不肥 (第1/2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快乐是守恒的。
比如现在,蒙恬镇国有多么伤心,刘淮就有多么兴奋。
在打扫战场,收拢兵马,救治伤员,忙了多半夜之后,刘淮终于有时间来清点此战的收获了。
最大头也是最重要的,自然是盔甲。
武兴军甲士甲骑众多,仅仅相对完整的全甲就有大约一千五百领,算上损坏或者散落在战场上的,这个数字很有可能会到达四千。
哪怕匀一些给天平军,忠义军也将收获三千领重甲。
如果算上次一等的轻甲与皮甲,那数量就更多了,以至于不修整几天根本就清点不完。
第二大丰收的则是战马。
完好的主力战马,大约收拢了两千一百匹,次一些,充作骑士备马的马儿,大约有四千匹。
备马数量如此庞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何伯求直接攻破了金军大营,第一时间妥善控制了马厩,直接将没有上战场的三千多匹备马收拢妥当。
至于伤马或者死马,那更是数不胜数,最近两日全军吃荤都吃不完,还得让军中伙夫连忙熏制。
此时天气已经转凉,但肉食依旧无法久存,刘淮甚至有从临沂征调屠夫的打算,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第三块肥肉则是武兴军数量庞大的随军匠人。
其中最珍贵的技术人才自然是铁匠,人数大约有三百余人,基本都是河北山东汉人,少数人是辽东汉儿。
其余的一千多匠人,有的会打造攻城器械,有的是能处理生皮的皮匠,还有的会修理弓箭与盔甲,甚至还有随行浣洗衣物的健壮妇人,其中有十几人还是从辽东来的东北大娘。
至于有一定厮杀经验与立寨经验的签军,那更是足有两千多人。
刘淮甚至在这些人中发现了随军奴隶商人,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游戏《骑砍》里还得找个小酒馆卖俘虏呢!金军竟然可以在军中直接发卖,真的是太方便了。
当然,这纯粹是刘淮少见多怪了。
事实上,作为利润巨大的生意,人口买卖哪里得等顾客上门?你坐店的工夫,好的奴隶全被勤快的商人当场买走了!
而且,奴隶商人随军也不是金军首创,那也是东亚战争传统艺能了。
当年李世民攻打高句丽,得胜回朝,到了幽州一看,足足有五万高句丽人正在被发卖。李世民动了恻隐之心,直接掏钱全都买下,并给了这些高句丽奴隶自由民的身份。
这些奴隶哪来的?
还不是前线大军一路攻打,一路捉拿,然后被奴隶商人一路转卖出去的吗?
“太尉请看,这是武兴军一路掠来的好东西。”唤作赵昶的奴隶商人引着刘淮等人,如同献宝一般,扒开一堆皮子,露出其中硕大的木箱。
将木箱打开之后,其中金银财帛聚拢成堆,朱玉翡翠琳琅满目,各种还沾着血的金银首饰俱全,让人眼花缭乱。
“这十辆大车看似都是皮子,之下的箱子中却都是金银财货,此时都献给太尉你了。”
刘淮只是扫了一眼箱子,连上前查看的心思都没有。
一路跟来的将领,也只有石七朗显出渴望之色,其余人也都是面露不耐,甚至张白鱼干脆上前翻检起皮子来,似乎这些臭烘烘的毛皮要比金珠银器贵重得多。
这世道乱糟糟的,武力才是一切的保障,有兵什么都会有,区区金银,如何能让这些大将迷眼?
“赵昶我问你。”刘淮指着那些金银说道:“这些金银都是谁的?为何会在前线大营?不应该是在沂水县才对吗?”
赵昶见刘淮问到重点,绿豆小眼一转,方才说道:“太尉真是慧眼如炬。其实小老儿还有一项买卖,就是将财货分送各个军兵的家中,并且收取一定的钱财。”
刘淮默然点头。
虽然在十二世纪见到邮政业的雏形让他有些惊讶,但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刘淮已经不敢把古人当傻子了。
古人哪怕不知道历史发展方向,也会发明一些让生活便捷的新兴事物,就比如这些随军商人开的票据,规模再大一些,就相当于发行纸币了。
“赵昶,你莫要忘了,你现在是我军的俘虏,什么金银财货,杀了你,自然也都是我军的。”刘淮接过张白鱼扔过来的一张皮子,仔细看了看,发现应该是一块牛皮,而且是背部的坚硬皮子,虽然做不成衣物御寒,却还是可以做成皮甲、护腕之类的甲胄的,不由得连连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