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闻说北风吹面急 (第1/2页)
张荣与李宝的态度把刘淮整懵了。
片刻之后他方才明白过来。
因为王权这厮曾是韩世忠的部将,照理说曾经身为韩世忠亲卫的魏胜对其了解要远远多于其他人。
你回去问问你家老爹不就行了吗?
但事情急迫,也顾不得许多了,在思考片刻之后,还是曾在韩世忠手下厮混过的李宝说道:“王权没甚长处,过于中庸,但这也是他能掌军权的原因。
如若不是这般,别说如同岳元帅与韩王那般忠义人物,就连刘信叔(刘锜)这般谨慎之人都会因为身为北人而被猜忌,哪里轮得到他出头呢?”
李宝对王权的了解也不是很多,说罢之后,复又思考良久才说道:“但有一个传闻,老夫也是听说,但是是从韩王之子韩彦质那里听说的,倒也不可能全是假话……”
故事很简单,而且有点神异。
且说王权此人擅于射弩,在当了统制官之后,常常出门游猎,尤其喜欢射鸟。
后来有一次,他听到鸟鸣,就用弩向鸟窝中射了一箭,但是也没有在意。但转头离开之际,却听到身后有人说:若是你也被射下一只眼,该如何是好呢?
王权惊讶回头,身后却空无一人。他知道这鸟窝有些怪异,连忙下马爬树,却看到鸟窝中有一只喜鹊被弩箭射中了眼睛,正在哀嚎翻滚,眼看就要死了。
这时候他才知道,刚才的声音是喜鹊传出的,不由得又惊又悔,抽刀将劲弩砍成碎片,并发誓再也不射鸟。
在几日之后,王权率军与敌人交战,被流矢射中了脸,那支箭正好射在其人鼻子与眼睛之间,差点让王权失明。
王权又想起了前几天射鸟之事,长叹说道:都怪自己,不该射鸟,现在受伤乃是报应。
听罢这个有些神神叨叨的故事之后,刘淮只是觉得哪里有些怪异,却还没来得及想,就有背后背着两面红色小旗的军使纵马狂奔而来。
“避让!避让!十万火急!避让!”
那军使一边大吼,一边来到刘淮身前,翻身下马,不顾浑身大汗从背包中掏出一个蜡封的竹筒,高声说道:“统制郎君,魏帅书信。”
刘淮检查了蜡封,拆开倒出几页信纸,一目十行的看完之后,呆愣了片刻,方才心情复杂的说道:“张伯,李总管,天平军的耿大头领探查到了确切情报,完颜亮亲率四个万户的正军自汴梁沿涡河杀入两淮,此时已经渡河,攻下了寿春。
而我父今日也得到了确切言语,屯军在徐州与邳州的徒单贞只有三个万户,与刘锜所部隔河对峙。”
在两名老将惊疑与复杂交织的面孔中,刘淮继续说道:“金国没有以主力大军攻两淮!并没有……但淮河防线还是被突破了。”
这句话一出,李宝与张荣顿时有了摇摇欲坠之感。
好消息是,忠义军北伐的确是有了效果,金国不敢冒着后勤路线被切断的风险派几十万大军来两淮,大宋没有被一波捅穿江防的风险,还能继续苟延残喘。
但坏消息是,就算来的不是主力大军,淮河防线依旧没有守住,被金军轻易攻入了两淮。
“这……这简直……简直是……”李宝嘴巴蠕动,重复半日,也没有说出什么具体言语。
而另一边,张荣的表情则是可以用失魂落魄来形容了。
“俺……俺还以为,还以为当日议和,是真的要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哪怕今日败过一场,张荣依旧是汹汹之态,但此时听闻这个消息,其人简直犹如老了十岁一般,整个人都佝偻下去:“为了议和,将岳鹏举都害了……死了这么多的人,难道就是为了这个结果?”
“只是为了这个结果吗?!!”
张荣忍不住大吼出声,抽出腰刀,狠狠斩在了身侧的一块大石头上。
金石交鸣,发出巨大的声响,使得远远看着此地的亲卫们一时间惊惶失措。
刘淮深深吸了一口气,低声劝道:“张伯,勿要失态,注意军心。只要咱们还没有死,事情总会有挽回余地的。”
哪怕是事情紧迫,李宝还是以惊奇的目光看了一眼刘淮。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冷静,魏大刀这义子不一般啊。
其实刘淮此时也有些心乱如麻,原因是因为历史进程真的被他改变了,接下来的一切都变得十分不可控。
当然,此时他还能保持冷静的关键在于,他本身对于宋国就没有什么指望。
尤其是赵构领导下的宋国,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奇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