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来日宰相尤可畏 (第2/2页)
虞允文虽然理论上是与叶义问同一派系的,但他此时已经是中书舍人,接下来外放两年主持军政,回来之后就会宣麻拜相。
哪里会成为别人派系的跟班小弟?别人也不敢用啊!
虞允文本身就是蜀地士大夫未来的首脑人物!
从某个角度来说,叶义问与虞允文更像政治盟友。
作为主战派的一员,虞允文在江湖游历,官场沉浮,冷眼旁观,早就将太耐局势窥探明白。
主战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彻底失败的?
不是赵鼎自杀的时候!也不是张浚被贬的时候!而是岳飞被冤杀那一刻!
作为以收复中原为政治目标的派系,从此彻底失去了战胜金军的能力。
没有这个能力,主战派吹破大天,说一百遍忍弃中原两河,说一千遍直捣黄龙,说一万遍收复故都,也终究只是个虚幻泡影而已。
也因此,在主战派朝中全面胜利的今日,能战胜金军的将领,将是所有人重点拉拢的对象。
这一点,如叶义问只是能模模糊糊意识到,而虞允文不只是想明白了,甚至在看到淮西溃军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做了两手准备。
第一个是拉拢军头,给他们作政治许诺。
第二个是,虞允文自己要作战胜金军的名将帅臣!
而听到刘淮自称山东义军之后,联系到这些甲骑身上凶悍的杀气与整齐的军械,虞允文就迅速反应过来,这必然是在山东与金贼打过几场硬仗的精锐兵马。
应该不惜一些代价拉拢过来。
面对虞允文的疑问,刘淮从胸甲内侧掏出一块腰牌与一封文书:“并不只是叶相公,刘锜刘都统也有军令,任命我为和州马步军总管。只是临行之前,叶相公有嘱托,让我拿着腰牌来寻虞舍人,与虞舍人精诚合作,共保大宋。”
刘淮这句话其实已经表态了,他并不是叶义问的死党,最多只是政治盟友。来到采石矶作战,是服从整个大战略而已,可不是被叶义问派遣而来的。
虞允文接过盖着大印的文书,复又拿起叶义问的私人腰牌,发现其上果真刻着他的花押,当即点头:“果真如此,然则我只是一介腐儒,难当重任,接下来的事情还得依仗刘将军了。”
“虞舍人太见外了,我在家中行一,唤我一声大郎即可。”刘淮笑道,复又想了片刻方才说道:“虞舍人虽然此时不是相公,但来日也当为相公,我一介武夫,临阵杀贼在行,却是难以统筹全局,还得依仗虞舍人高屋建瓴。”
虞允文大喜过望,胖乎乎的脸上犹如绽放开了一朵菊花。
虞允文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军事指挥方面,他也知道他不行,所以他只讲政治大略,并不会干预军事决策,并且会将战事一并托付给刘淮
而刘淮则是投桃报李,直接将虞允文推到帅臣的位置上去了,接下来的采石大战,若是打输了没啥说的,直接殉国即可;若是打赢了,虞允文临危济困力挽狂澜的政治资本就算是拿下了。
当然,对此刘淮也有自己的考量。
刘淮此时在宋国有军事地位,因为有兵就是草头王,他手中握着五千从山东血战中杀出来的精兵,足以使得任何兵家不敢小觑。
但刘淮在宋国的政治地位约等于没有。
这就导致了,就算山东义军在采石跟金军拼个尸山血海,宋国朝廷也不会在意。
功劳、能报上去的功劳、报上去后被认可的功劳,那根本是两码事。
与其这样,还不如将这份政治资本送给虞允文,双方结成政治盟友之后,从他这里获得回报。
其余不说,最起码虞允文几乎是此时刘淮所能够着的宋国最靠谱之人了。
“那我就托大,唤你一声刘大郎了。”虞允文笑着说道:“如今局势,大郎可有什么看法。”
刘淮刚要说话,只见到张白鱼等人牵着五花大绑俘虏走了过来。
“虞舍人,还是先审问一下军情吧。”
在一旁如同呆头鹅般听了半天的时俊精神猛然一振,用饿了三天的野狼看肥美羊羔的表情,狞笑着看向了那几名俘虏。
这厮听了半天,根本没有意识到虞允文与刘淮只用了短短几句话就达成了暂时的政治同盟,只是觉得两人寒暄的时间太长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