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2/2页)
软硬兼施一番之后,课堂秩序终于维持住了,那名文士舒了一口气,复又将那首打油诗打乱顺序,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授起来。
且不说扫盲课堂继续上课,另一边,在背着一筐火器跟着虞允文走了大半个军营之后,李琦终于能将其放下来,松一松肩膀,饮一杯茶水了。
靖难大军中军大帐,虞允文也没有废话,直接进入了正题:“刘大郎治军严谨,靖难大军无论战力还是纪律都高过淮西诸军不止一筹,老夫想要让几名将官来靖难大军中学习一番,如何?”
刘淮笑着摇头:“这自然是无妨的,却没有必要。虞舍人是不是以为我靖难大军治军方法有什么诀窍吗?”
虞允文点头:“不瞒大郎,我正有此想。”
刘淮继续摇头:“虞舍人此言差矣,其实我的统军方法,都在《武经总要》中有记载,也都是随大流的做法,淮西军诸将都在军中浸淫多年,不可能不知道这些。”
虞允文皱起眉头:“老夫还是不明白,既然都一样,为何两军看起来相差如此多?大郎休要虚言,老夫虽然不懂兵事,却也大概能知晓,若是淮西军如靖难大军这般远离家乡,异地作战,士气早就崩溃了。”
刘淮笑了笑,给虞允文面前茶盏倒满茶水:“虞舍人,道理都是一样的,也是所有人都知晓的,然而靖难大军与其他军队不同的是,我们是真的将这一套道理执行下去了。”
“就比如最简单的爱兵如子。我靖难大军是真的将士卒当作自家儿郎的。
虞舍人,你难道不想让自家儿郎吃饱穿暖,读书识字并且有个好前途吗?我想让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用何种方法对待麾下士卒。
将心比心,我对儿郎如腹心,儿郎也自然会奉我如首脑。”
“至于其余宋军将领,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爱兵如子的道理吗?可又有几个能做到呢?”
虞允文摇头:“不怪他们,朝中供给的军资粮草赏赐就这么多……”
刘淮却是打断了虞允文的话:“虞舍人可千万莫要将士卒当作傻子。宋军好歹还有粮草补给,我等北伐之时,吃食衣物全得从金贼手中抢,难道不比宋军艰苦百倍?然而上下齐心,同甘共苦,士卒也是看在眼里的,北伐军也自会上下齐心。虞舍人,天下事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刘淮这话还是收着说的,其实宋国军队腐败是自上而下的,如同统制官这一级别贪污腐败简直是毛毛雨,真正的大头都在上面。
所谓天下大乱,乱自上作。
就比如过去十几年把持襄樊鄂州军备的田师中,刮地皮的手段堪称离谱,所有军官都得向他行贿才能上任,战斗力拉胯得一塌糊涂。
另外,在这个时代,即便是物质方面差强人意,能在精神上给军卒予以抚慰,就能做成许多事了。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她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依靠改革不合理制度,改建医院设施,使士兵们得到温暖、舒适、清洁、卫生的休养环境和营养充足的饮食,硬生生把死亡率从42%打到了2.2%。
靖难大军建立的伤兵营大约也是执行的这一套政策,效果无比显著。
至于其他宋军,最起码刘淮在淮西军中压根就没有见到充作伤兵营的营地,轻伤自己处理,重伤有个蒙古大夫草草看一下后,就任其自生自灭。
就这种条件,刘淮觉得宋军没有兵变已经算是给赵构祖宗十八代面子了。
淮西军营寨环境实在是太差,以至于何伯求都看不下去,主动让淮西军将伤兵送到自家伤兵营来救治。
现在靖难大军的伤兵营中还有二百来个淮西军养伤呢!
虞允文听罢之后,思索良久,方才叹气说道:“任重道远,任重道远啊!”
见刘淮还想要说什么,虞允文摆了摆手说道:“不说这个了,你向洞庭湖水军索要火器之事我已经知晓,这次李统领随老夫而来,就是为了此事。”
李琦见终于开始说自家事情,连忙拱手行礼。
刘淮左右看了看,起身对李琦招手:“来,咱们先到个开阔地实验一番。”
说话间,他竟然有了一些迫不及待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