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一骑乌骓百骑开 (第2/2页)
战争难道真的能让一个人蜕变到如此程度?
“徐大判,你可要渡江?”复又有几艘水轮船驶出之后,何伯求笼着手,平淡询问。
徐宗偃理论上是宋国官员,虽然楚州都没了,但他楚州通判的职位却一直没有被撸掉。他厮混在靖难大军中,所作的事情也是为张小乙所率的破敌军作后勤保障,同时隐约是何伯求的副手,此时不愿意渡江拼命,也算是理所应当。
然而徐宗偃却是摇头,咬牙说道:“我就算是死,也要死在江北的。”
面对如此豪言壮语,何伯求只是点头,伸出手来指了指内渡上一处:“破敌军已经全员渡江,副统制李秀是最后一部,你且去随他去吧。”
徐宗偃拱手离开。
何伯求回望,复又转身看向内渡。
确实,死也要死在北地的,死在江南算什么?
另一边,辛弃疾已经脱离了战斗,并且在镇子之外竖起了自家大旗,来收拢兵马。
裕溪镇中依旧在作战,只不过只是清缴残余敌军罢了,各军统制都在收拢兵马列阵。
按照事先计划,现在就应该全军沿着裕溪水北上,杨钦所部舰船也应该分出一部来,双方水陆共进,一举攻克东关。
然而今天确实是仓促出战,而且裕溪中间还莫名多出来一座金军水寨,以至于全盘计划似乎都得更改。
除此之外,有金国军使往东北边武锐军离开的方向去了,不知道是不是会有援军抵达,甚至武锐军全军而返,也是有可能的。
毕竟是军事冒险,哪里可能会有万全之策呢?
辛弃疾虽然胸中有沟壑,也有随机应变,临阵指挥之能,却根本无法作一言堂。
就在他犹豫着是不是要下死命令时,刘淮抵达了裕溪口,并且立起了靖难大旗。
应该说效果显著,最起码各军统制都迅速派来军使,来请求调令。
刘淮也不含糊,下令除飞虎军外,全军骑兵归辛弃疾指挥,令其迅速沿着裕溪向北,先配合杨钦攻打水寨,随后再继续北上,突袭东关。
一定要让金军反应不及!
其余步卒列队跟着辛弃疾向北急行军,碰到什么都不用管,要一直行进到东关才可以歇息。
飞虎军与雷奔所部校刀手全都留下,就地披甲等待,以阻拦可能抵达的金国援军。
军使纷纷大声应诺离去,不过片刻之后,四千余靖难大军就轰然启动起来。
且不说其余各军如何去想,作为临时前锋的辛弃疾看到各军骑兵不断向自己汇聚,之前积累的些许沮丧一扫而空。
即便船只运力有限,直到此时才运过来八百余骑,但对于辛弃疾来说已经足够了。
对着刘淮一拱手之后,辛弃疾亲自拔出树立在身侧的青兕大旗,上马之后摇动起来:“诸位!随我建功立业!马上取功名!”
说罢,辛弃疾再次一马当先,沿着裕溪向上游袭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