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须把乾坤力挽回 (第1/2页)
“走吧!”见李琦不停的望向巢县方向,杨钦淡淡说道:“那边不是咱们的战场。”
李琦点头,将大盾背在身后之余还是忍不住开口:“如此说来,在此等大战中,咱们只能是收拾残局的看客了?!”
杨钦也将一面大盾背在身后,挥手示意掌旗官登岸立旗之后方才说道:“这不是大江,没有咱们洞庭湖水军的用武之地。”
李琦同样指挥着隶属于自己麾下的甲士在龟山山脚列阵,眼睛瞬间变得通红:“还不如回大江上,与金贼水军拼了!就算死,也要与统制他们死在一起!”
“荒谬。”杨钦示意部下将油料与木柴从船上搬下,对李琦呵斥出声:“如此意气用事,于大局有何异?没听到刘都统在军议时候说的吗?金贼狠辣狡诈,咱们就要比他们更加狠辣狡诈才能战而胜之,意气之争只会徒劳葬送大局!”
李琦咬紧牙关,仰头看着已经点燃狼烟的金军营寨,心中愤怒至极,却又无奈至极。
在洞庭湖水军在大江上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之后,李琦等军官一直如此。他们原本想要顺流而下,从裕溪口到采石与金国水军拼了,然而在刘淮的强硬阻止之下,未能成行。
即便刘淮已经将战略掰开揉碎对着洞庭湖水军诸将讲述了好几次,但无法在熟悉的战场与金贼决死的怒火还是在他们心中燃烧,难以克制。
“李二郎,此战老夫为先锋,你为我后继!”杨钦呵斥完毕李琦之后,戴上头盔,当先而行。
李琦一愣,呼唤亲卫甲士之余脚步不停:“将军,还是让我为先锋,你为我后继。”
老不以筋骨为能,杨钦是经历过钟相杨幺起义的老将,此时早已老朽,即便要比寻常老者魁梧健硕,却终究比不过李琦这种当打之年。
杨钦却是豁然回头,抓着李琦盔甲边沿说道:“老夫知道你们心中腹诽,觉得老夫待在巢县是贪生怕死。但老夫今日告诉你,老夫是不怕死的,但死也要死在应当的地方!老夫的命,你们的命,都要珍而重之的抛洒出去!明白吗?!”
说罢,杨钦再也不回头,带着数百水军士卒,向着龟山大营冲杀而去。
已经下船的李铁枪没有理会两名洞庭湖水军军官的争执,只是遥遥一拱手,就带着自家兵马去攻打金军当道设立的小营。
李琦站在原地有些狼狈。
作为这一支洞庭湖水军的最高长官,杨钦的意见其实与基层军官们相反。这名老将经历的事情太多,他实在是太理智了,他知道以他们这点兵力,即便回到大江,也根本无法击败金国水军。
而若是留在巢湖,则向南可以配合东关封锁裕溪,向北可以沿着肥河威胁合肥。
战略意义可谓无比重大。
然而理智在感情面前毫无意义,在强行压下军中情绪之后,杨钦几乎被所有洞庭湖水军军官所鄙夷。
说什么战略,讲什么大势,无非就是贪生怕死罢了。
杨钦此时亲自率领水军步卒,仰攻金军营寨,则是在向所有人宣告,我杨钦虽然理智,却从来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此时的金军营寨只有两个谋克的正军外加千余签军,虽然早在洞庭湖水军现身的时候,就已经居高临下的望见了,然而此时见到数百步卒争先进攻,一点也不似寻常宋军,留守金军也是惊骇异常。
龟山的山势并不是多么险峻,尤其是靠近巢湖的方向,更只是缓坡罢了,在滚木礌石不堪用的情况下,金军军官也只能用弓箭来逼退进攻的水军士卒。
金军甚至不敢用寻常守营寨的方法来守卫龟山大营,因为营寨是仓促建立的,壕沟也只挖了一道,木栏也只设置了一排,望楼都没有几个,如果将敌军放到营寨下,很有可能将营寨木栏推倒。
然而杨钦却没有让麾下强攻金军营寨,而是站在距金军营寨四十步的地方,站稳脚跟,对着士卒下令。
“点火!”
军士迅速将油料混合,浸润了油料的箭矢也被点燃,随着杨钦一声令下,火箭激射而出,只有少数越过了木栏,大部分都钉在了木栏上。
“快!快!弓箭手都过来,给老子射死他们!”
金军将领大急,直接召集了近二百名弓箭手向着杨钦方向还击。
这些弓箭手大多都是签军,弓软箭轻,但抛射在水军阵列之中,还是引发了一系列骚动。
杨钦见状勃然,直接拄剑站在了所有人的最前方,花白的胡须在寒风中飞舞,眼神凶厉,直直看着金军大营,任由箭矢落在盔甲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也岿然不动。
将乃军中胆,见到自家主将豪勇至此,水军士卒无不士气大振,纷纷加速将火箭射在木栏上。
片刻之后,终于有数片木栏被烤干点燃,也有数支飞进营寨的火箭似乎引燃了什么东西,金军营寨中也渐渐升起浓烟。
这自然会引起金军的慌乱。
而杨钦等的就是这一刻。
“冲!”
杨钦摘下背着的大盾,招呼数十亲卫一起持盾向前,百余水军扔下弓箭,拿起钩锁紧随其后。
趁着金军慌乱的工夫,水军士卒将钩锁套在木栏之上,奋力拖拽起来,不多时,金军营寨外围木栏就轰然倒塌,数个宽约十步的口子出现在杨钦面前。
“儿郎们,随老夫来!”杨钦一手持盾,一手持刀,当先杀入了金军营寨之中。
李琦随后跟上。
不过片刻工夫,签军在刀剑与火焰的逼迫下狼奔猪突,推开营寨四散而逃。而那两个谋克的正军也被洞庭湖水军将士层层包围,斩杀殆尽。
愈加粗重的烟柱随即升腾而起,杨钦将龟山大营已经被攻下的消息告诉了这片战场上的每一个人。
刘淮遥遥望着龟山上的动静,随即又看向已经被合围的大弘山,啧了一声之后对管崇彦说道:“管七郎,你去问一问这名勇将,事到如此,还挣扎什么?我发个慈悲,给他十个数的时间来投降,过期不候。”
管崇彦面色严肃,领命驱马向前。
这名唤作大弘山的行军猛安确实是英勇,也确实是名勇将,他甚至敢于驱使麾下甲骑正面向枪阵里砸,试图砸出一片康庄大道来。
不对,这已经不是勇敢了,而是应该算是莽撞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甲骑突袭,骑士步战之后,大弘山不止没有将局势逆转回来,反而被刘淮抓住机会,将这最后的几百骑包围在了巢县城墙之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