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大海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一十一章 开发东北

第四百一十一章 开发东北

第四百一十一章 开发东北 (第2/2页)

“末将来的时候特意去问了一下范景文,按照他的话,泰宁府眼下有耕地五十七万余亩,每户百姓都有两三头耕牛。”
  
  “今岁泰宁府就要缴田赋了,他让我转奏殿下您,说泰宁府今年可以缴纳田赋十五万石,税银一千六百余两,牧税牛羊马匹两万不到。”
  
  “十五万石?泰宁府的亩产很低吗?”朱由检听到这话有些惊讶。
  
  “亩产不高……”孙守法一边吃饭一边说道:
  
  “今岁泰宁府百姓耕种的田地,高者不过亩产一石,低者不过八斗,大部分百姓都是九斗麦。”
  
  “用了化肥了?”朱由检皱眉,而孙守法点了点头:
  
  “用了、如果不用的话,连七斗都不一定有。”
  
  “……”听到这话朱由检略微沉默,七斗麦子去了麦壳后也就五斗半的模样,大约八十斤左右。
  
  亩产八十斤麦子,如果不能搞中农经济,那泰宁府的百姓一旦离了大明,连自己自足都做不到,而朱由检要的是东北未来反哺关内。
  
  按照朱由检的计划,大明得全力推广关外农耕,用拖拉机来开垦耕地,在二十年内将关外耕地数量发展到两亿亩,将关外人口提升到两千万。
  
  算下来,这差不多是每年新增一千万亩耕地,使用拖拉机的情况下,这个速度并不算快。
  
  当然、前提是大明得提供足够的拖拉机给关外百姓,形成村集体来开垦。
  
  按照亩产五斗半纯粮食来说,养活一个成人最少需要六亩地。
  
  也就是在化肥不够,内地不向泰宁、朵颜输血的情况下,当地的七十几万百姓,最少需要五百万亩耕地,才能保障他们的主粮不会断。
  
  按照拖拉机大概五天开垦一亩荒地来说,一台拖拉机除了农忙的那半个月,以及长达五个月的冬期,剩下的时间是六个半月,两百天不到,能开垦四十亩地。
  
  当然,这是无树林的平原情况,如果是有树林的地方,这个效率会大打折扣,基本一年只能开垦十亩。
  
  一台价值一百三十两的拖拉机,一年开垦十亩到四十亩不等的土地,这比不上后世一台大型机器几天干几百亩的效率,但在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性价比超高的生产设备。
  
  不过这玩意不是说有银子就能随便弄出几十、上百万台,生产线是困扰大明的一个重要问题。
  
  朱由检投资的六个蒸汽机工厂,年产的农用蒸汽机只有六千台,并且还需要三年才能达到这个数目。
  
  另外,他还要建设配套的农用器械工厂,不然只有蒸汽机,没有组装的地方,蒸汽机弄出来也只能抽水。
  
  “得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东北反哺大明,但得保证当地的粮食问题。”
  
  “按照用了肥料过后有九斗麦,七斗纯粮食的亩产,养活一个人也得要五亩地。”
  
  “辽东的亩产稍微高些,不过估计长城以北的就不行了。”
  
  “辽东和泰宁、朵颜一共有七百六十多万百姓,养活他们最少就得接近四千万亩耕地,但……”
  
  朱由检在心里算账,同时头疼的想起了这些地方的耕地数量。
  
  哪怕辽东经过了朝廷移民支持的大开发,并且已经连续不断的开发了七年的时间,但当地的耕地数量也不过三千二百多万亩,算上泰宁和朵颜,也不过就是三千四百万亩左右。
  
  当地还有六百多万亩的空缺,依旧需要大明从内地不断为其输血。
  
  “六百万亩……六千台……”
  
  朱由检算了算,工厂如果顺利的话,三年的时间里,应该能争气的弄出一万台拖拉机,这一万台拖拉机,大概率能在四年时间里,陆续开垦十万到四十万亩耕地。
  
  第四年工厂达到六千台的产量后,第五年应该能增加六万亩到二十四万亩耕地……
  
  这几十万亩耕地的增速对于大明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还是得加大人力开垦,尤其是辽河流域的耕地……”
  
  朱由检只能把目光放到了人力开垦上,尽管他们开垦的速度慢,但胜在人多。
  
  “承恩……”朱由检看向王承恩,对方躬身表示听到了,而他也顺势说道:
  
  “今年开始向辽东下达新政,有愿意前往长城外开垦耕地的,朝廷发放耕牛一头,粮票三十石。”
  
  之前朱由检下达过降低辽东开垦移民的粮食标准,那是因为大旱太严重了,大明没有那么多余粮供给他们。
  
  眼下大旱稍微减退,加上有了瀛洲、旧港这两个大号充电宝的回血,朱由检完全可以恢复原来的政策,以此让东北耕地在未来三年增加六百万,乃至数千万亩。
  
  他这个猜测不是无故放矢,而是因为他在前世扶贫资料里的时候,看过一些东北开发的相关资料。
  
  他记得很清楚,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单纯使用人力的情况下,黑龙江和吉林这两个地方的耕地面积,从一百六十万亩不到,飙增到一亿亩。
  
  算上奉天的耕地,一共一亿五千万亩左右,其中有一亿两千多万亩属于新垦地。
  
  这还是没有任何官方支持,而属于百姓自发屯垦的情况下。
  
  之后张作霖大力支持的十年时间里,东北的耕地数量又快速增加了近五千万亩。
  
  张作霖的惠农政策,无非和朱由检一样,发放农具,牲畜罢了,而朱由检比他多的政策则是包括了直接发放粮食这块。
  
  朱由检的政策是没问题的,在他没有支持辽东移民和耕地前,辽东百姓不足三百万,耕地不到一千万亩。
  
  在他颁布新政后第九个年头,也就是几年,辽东人口已经达到七百万,耕地三千二百万亩。
  
  人口翻了两倍不止,耕地三倍不止。
  
  这还是因为他在天启六年后,将开垦粮食标准降低后的结果,但即便如此,辽东耕地依旧以每年二三百万亩的数量而增长。
  
  不过增长也会到头的,尤其是大明的辽东地区面积并不大,实际上能开垦的都开垦的差不多了。
  
  百姓们有顾虑,觉得长城以外太远了,而且土地不能买卖,只能租借,另外关外还有建虏的骚扰。
  
  这些顾虑,朱由检只要解决了,哪怕没有蒸汽机,三年后的辽东依旧能增加数百万亩耕地。
  
  “想要前往关外屯垦的,朝廷按照每亩地二十石粮票来回,然后按照原价卖给当地的百姓,可以接收分年支付。”
  
  “另外朝廷会组织军队护送他们北上,并且规划村镇,驻兵保护他们。”
  
  “从瀛洲调回来的十五营兵马,补全之后便护送百姓北上,后续上直都督府也会调兵保护他们。”
  
  瀛洲调回十五营兵马,这给了辽东足够的兵力,哪怕按照“一旗守一村”来规划,他们也能保护三百七十五个村的百姓。
  
  哪怕这三百多个村只有十几万人,那每年也能开垦十几到几十万亩耕地。
  
  “殿下……”王承恩听了朱由检的话,不免提醒道:
  
  “虽说眼下各地尚有近千万石的存粮,但百姓手里的地也不少。”
  
  “按照这价格,每个百姓手里都有四五亩,但凡有个十几万人要涌出关去,那朝廷就能回收六七十万亩地,得拿出一千四五百万石粮票……”
  
  王承恩的话算是极为委婉了,实际上他很清楚,辽东的百姓对于自家殿下颁布的政策极为信任。
  
  如果这条政策颁布下去,那当地要面对的根本就不会是仅仅十几万百姓出关,而是几十万……
  
  几十万人,他们手里有二三百万亩耕地,真按照二十石一亩的价格回收,朝廷可拿不出四千万石米麦。
  
  他这种思维,有限局限在了数据上,对此朱由检笑道:
  
  “百姓拿了粮票,你以为他们会直接全部兑换吗?他们可带不走这么多粮食,况且放在家里也顶多三年就会霉变。”
  
  “他们自己家里还有许多米麦,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在前往关外后修筑房屋,然后过冬,等到明年自己的粮食吃完才会兑换粮票。”
  
  “哪怕到了明年,他们也不会一次性把粮票兑完,今年辽东秋收的米麦,加上瀛洲的六百万石米麦,足够应付过去了。”
  
  朱由检的话没有说错,辽东的百姓手里确实有不少粮食,而且经过这么些年的推广和旱情,粮票这玩意的信用力比银子还高。
  
  辽东的百姓都是移民前往,粮票几乎伴随了他们在辽东落地生根的所有时间。
  
  在他们看来,粮票到了手里,不管贪官污吏平时怎么贪污,只要周围有皇店,就一定能靠粮票兑换粮食。
  
  因此只要维持着当地皇店的粮食数量,把粮食摆在那里让百姓安心,基本都不会爆发挤兑事件。
  
  加上有熊廷弼、孙应元、袁应泰三人坐镇,辽东的吏治比起其他地方还算清明,所以百姓一口气兑几十石粮食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殿下教训的是,倒是奴婢想落了……”
  
  王承恩经过朱由检的解释,这才想明白。
  
  御马监只需要发粮票,而粮票这东西,想印多少完全看御马监自己。
  
  眼下御马监是没有数千万石米麦,但只要他们印了粮票发给百姓,百姓就会认为御马监有。
  
  届时,只要百姓不发生大规模挤兑的情况,辽东御马监手里的粮食,足够百姓日常兑换。
  
  这实际上和银行一样,大部分银行都没有纸面上的存款数,基本都拿去发放贷款了。
  
  但只要不发生大规模挤兑事件,一笔笔小规模的兑换,它还是能拿出来的。
  
  “行了,那就按照这样办吧……”朱由检站了起来,看向正在擦嘴的孙守法,笑道:
  
  “走吧,带你们去向万岁请安。”
  
  “诶!”听到要去见皇帝,孙守法三下五除二的擦干净了嘴,顺带用泡茶漱了漱口,紧接着跟着朱由检走出了长春宫……
  
  第二更估计晚上八点左右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