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大海小说 > 贞观无太子 > 卷三 第269章 再造一个盛世帝国

卷三 第269章 再造一个盛世帝国

卷三 第269章 再造一个盛世帝国 (第1/2页)

大朝会结束,可大火并没有扑灭。
  
  就以这年代的技术,想要扑灭这种程度的大火,属实不易。
  
  昨夜大家做的其实也不是以救火为主,而是隔离火势。
  
  说来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建城之初,他们就预防了一旦遭遇火情,该如何阻止大火蔓延的趋势。
  
  所以火情才会被控制住,但要说到救火,那就没办法了,实在是能力有限。
  
  无数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焚烧而升起的浓烟,皆是惋惜不已。
  
  不管是谁家的粮食,也着不住这般糟蹋!
  
  好在朝廷当即开了常平仓抑制粮价,否则老百姓更苦。
  
  魏征走出宫门,看到此情此景,忍不住摇头叹息:“若是在几年前,这些粮食能活多少命?”
  
  众人沉默不语,不管他们平日是否奢靡,但面对如此多的粮食毁之一炬还是心有不忍。
  
  到了下午的时候,初步的调查结果出来了,事情的起因乃是昨夜粮铺掌柜在库房里清点粮食,因为太过困倦,在库房里睡着了,最终烛台落地引发了火情。
  
  加上如今正值秋日,又有微风助阵,最终也就一发不可收拾。
  
  而那掌柜,在知道酿成大祸后,也是后悔不已,最终为了扑灭大火而葬身于火海。
  
  如此一来,死无对证,这场震动了朝堂的大火,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说一千道一万,民不举官不究,哪怕是皇帝也没辙。
  
  不过接下来,整个大唐开始禁绝粮食外流,这倒是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支持。
  
  当王德全知晓这一消息时,当即派人将消息快马送回了日月山。
  
  大唐一旦开始禁绝粮食外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大明王廷。
  
  毕竟大明王廷的粮食主要还是依赖从大唐进口。
  
  而大唐的粮食出口,其实也只有大明王廷。
  
  如此一来,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是士族的反击。
  
  他们在用这种方式,警告大明王廷,莫要动他们的根基。
  
  李二知道么?
  
  李二其实是知道的,朝堂上又有几个不知道?
  
  但归根结底,他们是大唐的君臣,所思所虑,必优先于大唐,这是前提。
  
  所以他们哪怕知道,也不会反对,这是立场。
  
  ……
  
  日月山,众人暂且还不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
  
  整个大明王廷还是一片欣欣向荣,大家伙的干劲儿都很足。
  
  草原上因为大量的人手投入进去,哪怕工程量很大,但也得到了一个稳步的发展。
  
  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德阳城。
  
  一是因为发展的较早,起步基础要优于其他地方,二是因为地理环境确实占据了一些优势,渐渐的,德阳城也就成了整个大明王廷的第三大城。
  
  当然,说是大明王廷的第三大城,其实也就和泾阳差不多,只不过是草原上少见城池才有这样的错觉罢了。
  
  这天,萧钺正在治下巡视,从李承乾任命其为德阳令以来,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投入到了德阳城的建设中。
  
  眼瞅着德阳城一天天的繁盛起来,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毫不夸张的说一句,德阳城之所以有此成就,和他是密不可分的。
  
  当初为了振兴德阳城,他也是绞尽了脑汁。
  
  农业行不通,不说误了农时,就算没误农时,草原人的习性也断然不会给你老老实实种地。
  
  畜牧业也不合适,连年的雪灾早就将草原上的畜牧业摧毁到了极致,除非有大量的投入,否则没个三五年,很难回到当年的那个水平。
  
  最终,他将目光盯向了商业。
  
  他看重的是往返于大唐和日月山的商队,几乎每天都有商队从他德阳城经过,既然如此,为何他不从这些人身上找补一二?
  
  于是,他在城里修建了大量的客栈,酒楼甚至商铺。
  
  草原人还没有养成聚城而居的习惯,所以说,城里的这些房子,也没什么人住。
  
  所以,城里的房子本来就略显空荡,而他改建成客栈、酒楼、商铺后,往返于大唐和日月山的那些商队也开始慢慢习惯了这里有个落脚点。
  
  人流量也渐渐开始多了起来。
  
  而一些精明的商人,也开始意识到,这个小城其实也有利可图,于是纷纷去县衙打听街上的商铺。
  
  也就这样,慢慢的,德阳城才能在短短时间,有了今日的繁华。
  
  各式各样的商铺,也逐渐出现在了县城之中。
  
  而周边的那些牧民也渐渐发现,他们生活中需要的一些东西,都可以来城里采买,而他们的牛羊,也可以在这里出售。
  
  在这样良性循环的发展之中,德阳也就成了大明王廷的第三大城。
  
  看着城里人流如织,萧钺很是欣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诚不欺我。”恰在这时,萧钺听到一汤饼铺有人感慨了一声,一听这调调,便知是一读书人,扭过头一看,此人七老八十,俨然是半截身子埋进了黄土堆。
  
  “老丈此言差矣。”萧钺说完,就走进了汤饼铺子,坐于老丈对面。
  
  大明王廷的桌椅,都是李承乾折腾出来的那些,倒也方便。
  
  老丈闻言,笑道:“小郎君可有高见?”
  
  “逐利而来,随利而去,本就无可厚非。”萧钺说道,“如牧民逐水草而居,又如农户逐农时而耕,谁不是为了利?不偷不抢,用劳动换取报酬,何来高低贵贱之分?”
  
  他如今在德阳城推崇的是商业,收的是商税,自然不能让人贬低商户。
  
  开了这个头,谁还愿意来德阳城经商?
  
  “小郎君倒是善辩。”老丈笑道,“可牧民逐水草而居可产牛羊、农户逐农时而耕可产粮食,商人逐利而来,可产何物?”
  
  萧钺笑道:“可产税赋,老丈当知,大明王廷今明两年施行的都是农无税。
  
  可作为一个王廷,必要的开支总是要的,小子深知老丈的意思。
  
  商人不事生产,逐利而来也定会因为无利而散,这是必然的。
  
  但大明王廷必需从自身情况出发,治理一地也好,治理一国也罢,都得考虑到实际情况,想当然的去治理一地,与纸上谈兵何异?”
  
  老丈点了点头,倒也没有多言,对于治理地方,他不懂,所以也不发表看法,之前有所感慨,也不过是因为见这街上皆是商贾往来,有感而发罢了。
  
  萧钺见其不多言,倒也没有多说的意思。
  
  这段时间,他其实成长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而这些东西,都是以往书籍上学不会的。
  
  一碗汤饼下肚,萧钺满意地打了个嗝,便起身离开。
  
  还是那个味道,那是那个分量,这就挺好。
  
  待萧钺离开后,老丈吃完汤饼付了钱后,又跟掌柜的打听了一下日月山的方向,再次提着一根拐棍上路。
  
  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竟然是独自一人从大唐而来。
  
  离开了汤饼铺的萧钺,继续在城里转悠着。
  
  在城里,他一般不带随从,一来是没必要,二来是带了随从大家也就都知道他是谁了,很多东西也就看不见了。
  
  正当他在城里转悠的时候,突然发现好些粮铺今日都没有开门,找人打听了一下,这些粮铺掌柜的全都在一大早就去了日月山。
  
  这是何故?
  
  整个城中,就长明粮铺还在正常营业。
  
  不对劲儿,开门做生意,哪有闭门谢客的道理?
  
  回到县衙后,萧钺当即让人去打听。
  
  不多时,打听消息的回来了。
  
  “萧县令,大事不好了,洮源那边禁绝粮食出境,说是大唐朝廷的意思。”
  
  一听这话,萧钺当即站了起来,这是要出事儿啊!
  
  “赶紧,派人将消息传回日月山。”
  
  说完,他也有些难以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