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半塑料舰 (第2/2页)
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每一个模块,都必须在最精确的位置打开,才能保证展开后的舱室准确卡在应有的位置上,一旦旋转的位置有偏差,就有可能扭断脆弱的对接口。
战舰内部的模块固定好之后,防护层也随之固定下来,不会再动一动就晃个不停。
就这样一层层,一块块,战舰便以极快的速度成型。
在整个组装过程中,还要始终保持舰艏朝上,开口向下的竖立姿态,用舰壳抵挡太阳风和各种宇宙粒子,把外来因素对战舰的影响降到最低。
5月底,最关键的部分来了,战舰的核心模块送入壳中,居住舱、控制舱、低温睡眠舱,聚变反应炉、八组大型推进器……几乎所有的金属,全都集中在核心模块和舰尾,若不是舰艏堆积了太多工程塑料,这艘战舰能不能保持平衡都不好说。
到了这一步,战舰就算初步完工,下一步就是工程人员进入舰内,把所有的电路管线仔细检查一遍。
新舰结构参考外星战舰,只有核心舱需要保持气压,而核心舱很小,还不到战舰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但所有重要设备都在这里。
核心舱外是各种功能舱,高度自动化那种,不管想做什么,只需要在舰桥里动动手指,基本用不着手动操作。
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没人敢保证机械设备不出问题,一旦出现故障,就必须穿上舱外服才能离开核心舱。
除此之外,还有几处特殊的“中间舱”,它们平时保持真空,一旦有需要,随时可以充气加压,变成压力舱。
比如存放生活物资的给养仓库和底舱机库。
等所有检测项目全部完成,战舰才算正式完工。
不过也只是完工而已。
这个时候,轨道上还剩下很多模块,而且地面还在不断发射运载飞船,继续补充新的模块。
但它们都不是结构模块,而是武器、给养、燃料以及各种生活和作战物资的运载模块。
因为都是按标准设计,还在固态烟舰壳上提前预留了开口,所以只需要把各个模块按顺序送到相应的位置,依次塞进战舰就完事了。
补给比拼接战舰快得多,一共也没用上三天。
2065年6月7日,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日子,远征号战舰正式交付太空部队。
以远征命名意义深远,代表这仅仅是人类迈向宇宙深空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甲组48人成为远征号的首批舰员,趁着还有一点时间,战舰进行了密集的功能测试,电力系统、动力系统、推进系统、武器系统,生命维持系统,甚至还有护盾系统!
这是上级为了增强远征号的作战能力,特意从落舰山调集了一批护盾,数量不多,只能保护舰艏方向,可它的意义不在于防护面积的大小,而在于人类的战舰第一次拥有力场护盾!
虽然只是一艘半塑料战舰,可远征号却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强战舰,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