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大海小说 > 后周有我,赵匡胤休想黄袍加身! > 第299章 善始善终

第299章 善始善终

第299章 善始善终 (第2/2页)

“扶桑洲距我大周本土太远,若侵占之,恐鞭长莫及。可是,这并不代表,大周不看重此地。扶桑洲作物种类多样、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此地只能为大周所用。”
  
  柴宗训言罢,缓缓地走下台阶,看向被他点名站出来的几人,陆军司指挥使曹玮、海军司指挥使郑禾、火器军司指挥使曹璨、侦察军司指挥使李继隆。
  
  自郭守文死后,曹玮便接任了陆军司指挥使一职,龙骧卫都点检则改由曹璨之子曹仪担任。
  
  “东西辽都是大周的手下败将,他们虽不会远征大周,但我们却有能力攻灭他们。朕之所以留着他们,就是要让他们百年千年地仇视下去,甘当大周的守门之人,与大周休戚与共,插进西方地盘的最深之处。”
  
  朝臣一听,似乎有些理解了柴宗训的意思,耶律道隐虽率领部族改信了宗教,但对于罗马帝国而言,始终都是异族人。
  
  西辽耶律隆绪的情况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对于扶桑洲上的本土百姓而言,毋庸置疑也是异族之人。
  
  大周作为海运强国,又是他们曾经的“敌人”,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化敌为友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何况大周距离他们万里之遥,与其和异族结盟,不如向大周求援,寻求合作。
  
  而柴宗训要做的是,一旦东西辽与大周产生了牵绊,一定得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大周在海外的经济附庸。
  
  不过,金钱的魅力,最多只是用来迷惑盟友的眼睛,只有强大的武力,可以使得东西辽的膝盖弯曲,听任大周所谓的“调和”之举,坐视彼此的存在。
  
  这也是柴宗训执意派遣,以海军为主的周军,不远万里,只为给东西辽一个战略警告的原因。
  
  “元晖随军穿过甘渊,直指西辽耶律道隐,元昭、元晔则随军驻扎东辽,将朕的意思告知耶律隆绪。如果二人不识趣,你们便换一个听话的人来代替他们。”
  
  “儿臣明白!”
  
  这一场不动干戈的万里威慑之战,被后世称作“元圣秋射”。
  
  元圣十五年,当周军抵达东西辽两国海岸线之时,耶律道隐与耶律隆绪二人还以为周军兴兵来犯,本欲调兵迎敌。
  
  但当两国将领见到乌压压一片的周军阵容之时,个个都傻了眼,僵住了脚步。
  
  尤其是,周军的战船看起来皆巨大无比,且船坚炮利,一看他们就不是周军的对手。
  
  岸边,连绵好几里,还乌泱泱地站了不少的周军步兵,队列前横着不少黢黑的火炮,正对着东西辽的城池方向排列。
  
  耶律道隐与耶律隆绪只好将随同周军一道前来的几位皇子,请进了军帐。
  
  当他们得知,柴宗训派遣大军万里而来,只为阻止两国交战之后,纷纷松了一口气。
  
  若不是为了面子,他们实在是不愿牺牲这数十年来建立的基业,争那所谓的虚名。
  
  奈何身在其位,总有许多无奈,又恐对方先发制人,这才不得不兵戎相见。
  
  既然大周“诚意十足”地来劝和,东西辽自当要卖大周这个“面子”。
  
  耶律道隐与耶律隆绪当即与元晖几人保证,有大周在一日,他们定不会再起兵戈,并承诺给予大周更多的经济优待。
  
  二人也不过是借了大周兴兵的由头撤军,其他附带条件,还是看在大周实力强劲的份上,才不得已应承下来。
  
  这件事使得随军而来的几位皇子大为震撼,他们意识到,只要大周保持强大的国力,万里之外、两国之争亦可插手干预,更甚者,没人会不服这个结果。
  
  元圣十五年中,周军顺利返国,见元晖几人出去一趟,皆对大周所处的境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柴宗训十分欣慰。
  
  柴宗训在考虑,是否可以趁他还在位之际,为诸子配备亲军,让其踏足周军此前还未远征过的地方,剑指四方。
  
  但这个想法还未成型,柴宗训就相继失去了文武两位大臣,内阁首辅毕士安、枢密院副使潘美二人,皆因年老于近日离世。
  
  听闻消息后,柴宗训悲痛万分,宣布辍朝三日,为二人举哀。
  
  尤其是潘美,其曾身兼火器军司指挥使与军事武器研究院两项重任,柴宗训敢把这两个掌握国之重器的位置,皆交由潘美一人打理,足可见他对潘美的信任。
  
  “仁叟乃一善人,事朕以至辅相,饬躬慎行,清慎如古,着追封为‘太师’,追谥‘文简’。仲询知兵善战、节义始终,为朕殚其谋、尽其忠,不遗余力,且守土有责,着追封为‘太保’,追谥‘忠敏’。”
  
  毕士安二子与潘美诸子,皆得到了朝廷的封赏,两家并没有因二人离世,而受到大周的冷待。
  
  潘贤妃与赵王妃潘承苒二人,得了柴宗训的旨意,能够亲往潘府致祭。
  
  潘承苒已然身怀六甲,无奈的是,潘美与这孩子无缘,今生再不得见。
  
  毕士安去后,柴宗训还是未能下定决心升任李沆为首辅,而是越过了他,将吕蒙正提拔为了内阁首辅。
  
  陈恕则被柴宗训升任到了东阁大学士的位置上,海关部尚书改由王随担任。
  
  王随历任州府,且对海运一事见解颇深,已在左侍郎之职历练了多年。
  
  此次升任尚书之职,足见柴宗训对王随的信重,毕竟海关部关乎大周海运,早已是大周经济来源的大头,地位举足轻重。
  
  至于潘美生前军事武器研究院一职,柴宗训则交给了赵王元晔,一来元晔是潘美外孙,身份上而言比较容易掌控研究院。
  
  二来,元晔本人也对武器研究颇有心得,不时还会亲赴潘府,与潘美一道,彻夜研制新武器呈递给柴宗训鉴赏,十分用心。
  
  至于枢密院副使一职,柴宗训有意交由李继隆担任。
  
  李继隆身为太子亲舅,既然柴宗训已将军事武器研究院交给了元晔,自然要对太子元明有所安慰,枢密院副使的位置最合适不过。
  
  就连侦察军司指挥使一职,柴宗训也顺道交给了李继和,并没有因此削弱了李家在军中的势力,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反而还变相加强了。
  
  李继和原校事卫都点检一职,则改由杜衍担任。
  
  杜衍乃是唐相杜祐之后,登进士科后,在军中任职过一些时日,以善于治狱闻名,这才入了柴宗训的眼。
  
  “多谢陛下愿意信重于臣,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柴宗训之所以在挑选新任校事卫都点检之际,将李家排除在外,也是考虑到,李家人在校事卫都点检的位置上待了太久,也是时候该挪动挪动了。
  
  “愿你日后能谨记今日之言,善始善终,切莫言行相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