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大海小说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99章 两个好消息

第399章 两个好消息

第399章 两个好消息 (第1/2页)

兴庆宫,龙池。
  
  李隆基和武太后坐在沉香庭里,高力士站在后面。
  
  李隆基见高力士年迈站着有些吃力,让高力士也坐下。
  
  李隆基道:“这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人总会老,但总有年轻的人。”
  
  李隆基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恍如隔世。
  
  武太后对李隆基颇为了解,听到李隆基的感叹,就知道李隆基在想什么。
  
  李隆基这是在服老了。
  
  当一个人内心真正服老的时候,就代表他失去了雄心壮志。
  
  武太后道:“鲜花盛开之时,我们应欣赏其美,到其凋零之时,也不必为它伤怀。凋零成土,兴许是另一种活法。”
  
  李隆基看了一眼武太后,道:“你这话颇有些禅味。”
  
  武太后回之一笑,没有说话。
  
  李隆基已经不是皇帝,和武太后相处起来,越来越像普通的夫妻,因此武太后没有回话,他也不觉得生气。
  
  ……
  
  兴庆宫修缮之时,朝廷文武先后上书几十封给李琩谈论如何治理南诏。
  
  李琩综合了其中的优秀意见。
  
  南诏和突厥、契丹不同。
  
  突厥是游牧民族,因此李世民讨灭东突厥后,将其地的人民迁徙到了河套地区。
  
  李世民觉得这样做,既能增加大唐的控制人口,又能腾出一大片无人的“隔离区”。
  
  事实证明,李世民的目的达到了一半,确实增加了大唐的人口。
  
  至于腾出的隔离区,很快就有别的势力补充进来,并且迅速发展壮大。
  
  契丹是渔猎民族,渔猎是半定居状态,管理难度介于农耕和游牧之间。
  
  南诏则走进了农耕文明。
  
  滇池地区、洱海地区、南宁州、朱提这些坝子,都适合种地。
  
  因此,对于和大唐一样得农耕文明,李琩势必要选择编户齐民。
  
  不过,李琩也没有做得太绝对,非要对南诏全境编户。
  
  因为南诏境内的势力,太多太杂,人口、土地和现在契丹不是一个量级。
  
  基于这种情况,李琩选择在核心地带设州编户,边缘地带羁糜,与当地大族共治。
  
  军事上,李琩把李晟留在南诏,让李晟驻军屯田。
  
  文化上,李琩让人去南诏开办学校,宣讲大唐的思想文化,鼓励南诏的人到长安考科举,同时追忆古今,从汉武帝、诸葛亮与南诏的往来开始讲起,让南诏人民认同中原王朝。
  
  最后一招,是迁汉族过去同化。
  
  但是迁徙人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李琩不能操之过急,只能徐徐图之。
  
  处理完南诏初期的事宜,已经是继德七年。
  
  继德七年二月,李琩接连收到两个好消息。
  
  第一個好消息是何锦带人制作出了珍妮纺纱机。
  
  不过这个好消息背后,又引发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珍妮纺纱机现在搞出来,算是断代产品。
  
  按照历史发展,珍妮纺纱机之前,是先出现飞梭。
  
  飞梭和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都被视为纺织业的巨大发展,但是他们中间有一点细微的区别。
  
  飞梭是织布机,简单的来说,就是把线织成布的玩意。
  
  珍妮纺纱机,则是用来纺纱的,通俗来讲,就是把植物纤维纺成线的机器。
  
  历史上,是先出现飞梭,由布带动对线的需求,但现在,由于李琩对飞梭所知甚少,只对珍妮纺纱机有一些了解,因此先搞出了纺纱机的变革。
  
  而且这个变革虽然先进,但也先进不到哪里去,毕竟到了宋朝,中国已经开始学会借助水利纺纱,离珍妮纺纱机,只有一步之遥。
  
  现在纺纱的效率提高了,但怎么快速织布,还是一个难题。
  
  这个难题,李琩不知道怎么解决。
  
  第二个问题,就是纺纱的原料。
  
  综合比较下,最适合纺纱的植物纤维是棉花(蚕丝是动物纤维),但现在棉花在大唐并没有大面积种植。
  
  棉花最早传入中国,可考的是在南北朝时期(尚有争议),但大面积推广,是在宋末元初,到明朝,朱元璋以法令的形式推广棉花种植,才彻底让棉花走进千家万户。
  
  不过这个难题,李琩可以解决。
  
  之前李琩在安西北庭的时候,特地调查过,那里有棉花种植,只是大多用来观赏。
  
  对于西域的棉花种植,阿绮丝和何锦都知道一些。
  
  但当时,李琩并没有在安西北庭推广棉花种植,因为推棉花种植这种事,需要全国一盘棋,安西北庭的产粮并不高,如果他在安西北庭推广棉花种植,又不能从其他地方搞来粮食,那结果就是既不能向朝廷交差,又不能保证安西北庭百姓的温饱。
  
  除了西域有棉花传入外,西南方向也有。
  
  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地,是比较早的棉花种植地,到了大唐,棉花已经传入骠国。
  
  李琩拿下南诏,骠国重新归附大唐,印度也就是天竺,和大唐建立邦交关系。
  
  李琩打通了西北西南得通道,引进棉花种植不是问题。
  
  当然,西北和西南的棉花,不是同一种品种,具体如何种,如何培育,他可以交给司农寺和皇家科学院的人一起研究。
  
  于是,看到珍妮纺纱机成品的当天,李琩就把推进棉花种植的敕令,送到了司农寺和皇家科学院,并密令,阿绮丝和何锦,可以作为技术咨询人员。
  
  李琩收到的第二个好消息,是孙待封搞出了可以出海的大船,并且给李琩推荐了两个人。
  
  第一个叫杨良瑶。
  
  杨良瑶的名字,李琩听过,但不怎么熟悉,他只知道杨良瑶是中国第一位见诸记载的航海下西洋的外交官,然后还是个宦官。
  
  李琩之前在宦官队伍里找过杨良瑶,但是没找到,也就放弃了。
  
  但是没想到,孙待封居然把他推荐了出来。
  
  李琩亲自接见了杨良瑶,一看到杨良瑶的模样,李琩就知道自己为什么没在宦官队伍找到他。
  
  因为,杨良瑶现在还不是宦官。
  
  历史上,杨良瑶是在公元756年,唐肃宗年间,才入宫做的宦官。
  
  但现在,李琩改变了历史,安史之乱提前爆发,李亨也没当上皇帝,因此杨良瑶没当上宦官,阴差阳错的先跟着孙待封平叛,再跟着孙待封搞船队。
  
  孙待封推荐的第二个人,叫贾耽。
  
  贾耽在历史上,是大唐中期有名的地理学家,一度做到了宰相。
  
  在地理上的成就,贾耽完成了《海内华夷图》及《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其中《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大型地图,在制图技术上,创墨朱殊文制图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